文|仪美尚
随着8月30日,上美股份财报出炉,国内美妆上市公司均已“晒出”今年上半年度成绩单。
仪美尚梳理了国内头部美妆品牌所属的10家上市公司——珀莱雅、爱美客、贝泰妮、华熙生物、水羊股份、丸美股份、上海家化、巨子生物、上美股份和逸仙电商的财报,试图从中探寻美妆行业的变化格局。
那么,在营收、净利、毛利和研发投入等不同的衡量指标之下,上述10大美妆企业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10家巨头上半年卖了223亿,上海家化/珀莱雅开启冠军之战上半年,上述10家本土美妆企业营收总额达到223.25亿元,同比去年的193.19亿元增长了15.56%。
其中,上海家化以36.29亿元的成绩位列第一,从近三年看,这已是上海家化连续三年蝉联“冠军”之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珀莱雅的营收达到36.27亿元,比上海家化仅少约200万元。
从营收增速看,珀莱雅已连续3年稳定增长,而上海家化连续两年负增长。照此势头,2023年的美妆国货TOP1之位或将易主。
此外,一个新的变化是,在2022年之前,只有上海家化一家企业的半年营收突破了30亿元大关。但今年,华熙生物和珀莱雅也都突破这一关口;去年上半年,有3家企业的营收没有超过10亿元。而今年,上述10家企业全都突破10亿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本土美妆企业的发展势头正在回暖。
爱美客赚钱最多,逸仙电商成唯一亏损企业上半年,10大本土美妆企业总共净赚36.21亿元,相较于去年的20.52亿元,大增76.46%。
其中,赚钱能力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爱美客、巨子生物和珀莱雅,净利润分别为9.63亿元、6.67亿元和4.99亿元,同比增长64.66%、52.53%和68.21%。
值得一提的是,爱美客在营收上仅排名上述10家的第9位,但赚钱能力却高居第一位,净利润约等于排名后五家企业的总和。
近三年,在净利润上,全部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只有3家,分别是爱美客、珀莱雅和贝泰妮。不过从增长速度看,贝泰妮的净利增速从65.28%下滑至13.91%。这意味着,其赚钱能力呈减弱趋势。
从净利率来看,除爱美客和巨子生物之外,其余8家企业的净利率全都低于20%。而逸仙电商以-3.56%成为唯一亏损企业。不过,对比2021年和2022年看,其亏损幅度正在收窄。
毛利率最高企业达95.41%,以核心产品构建市场壁垒从最能反映美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毛利率来看,排名前三的企业为爱美客、巨子生物和贝泰妮,其毛利率分别为95.41%、84.14%和75.38%。
不过,在毛利率这项关键指标上,即使排名靠前的企业,也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差距,前三名均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约一半的企业,毛利率都落在70%~80%这个区间。
通过表格不难发现,毛利率较高的企业,都呈现出一个共性——即主打强功效的医美产品或功效护肤品。
以爱美客为例。报告期内,公司溶液类与凝胶类注射产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5.9%和139%。爱美客在财报中指出,两类注射产品均完成了一个或多个大单品系列的打造,并形成了差异化产品路线。在凝胶类产品中,“濡白天使”增长迅速,产品得到了下游医疗机构与终端消费者的认可。
而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巨子生物在财报指出,可复美不断丰富胶原修护系列产品矩阵。尤其是可复美胶原棒,在618期间全网销售超过3500万支,GMV同比增长700%。
贝泰妮则一直专注于敏感肌产品的开发,目前已形成了19个品类、48个产品系列和超过400个SKU的产品,涵盖舒敏、防晒、美白、抗老、祛斑、祛痘等多个领域。
10家企业销售投入近百亿,仅2家销售费用率低于40%今年上半年,10家企业销售费用共98.65亿元,而去年这一数字是88.95亿元,同比增长10.91%。
其中,销售费用率位居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逸仙电商、上美股份和丸美股份,费用率分别为73.4%、53.6和48.54%。不过,逸仙电商与前两年相比,费用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营销上的“舍得”,也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品牌声量上的增长。
2023年上半年,上美股份旗下的韩束,在抖音布局多个品牌自播号,主力爆品“红蛮腰礼盒”在抖音多个排行榜上位列第一。此外,韩束通过与抖音合作《了不起的中国成分III》、与李佳琦合作《所有女生的主播》等视频节目,让品牌旗下多款大单品获得了亿级曝光。
丸美则在今年3月、5月分别推出情感营销态度片、联合巨量引擎(抖音)X时尚芭莎之“了不起的中国成分3”等内容,并联合当红演员和态度达人共创共鸣话题,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多平台发声,为品牌积累了一定的声量。
从整体来看,除了巨子生物和爱美客的销售费用率低于40%,有6家企业的销售费用率都在40%~50%的区间,与前两年同期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
研发费用共计同比增长17%,华熙生物/贝泰妮投入过亿在研发费用上,10家企业上半年总共花了7.13亿元,相较去年的6.08%增长了17.27%。其中,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华熙生物和贝泰妮。
华熙生物财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了以功能糖、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核苷酸及天然活性物六大类物质为主的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体系,微生物发酵透明质酸生产规模和产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华熙生物在研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121个,在研功能性护肤品研发项目51个。
贝泰妮也拥有较为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体系,其先后在云南省昆明市、上海市建立了研发中心,投资设立贝泰妮研究院,并拥有超400人的综合研发人员。目前,贝泰妮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其应用核心技术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高于95%。
今年,贝泰妮投资近5亿元的“新中央工厂”建成投用。该工厂是贝泰妮打造的集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生产于一体的,年产值达约人民币50亿的生产基地。
事实上,这些在研发上大手笔投入的企业,也反映在了其营收和净利等核心财务指标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0家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仅为3.19%,若按这一标准计算,只有4家企业过了这一“平均线”;2022年,这10家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为3.15%,有5家企业过了平均线。
这意味着,跟销售费用相比,这些本土头部美妆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